2025年7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年会“第六届中国电子学会太赫兹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会议”在北京顺利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危爆物品探测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光子传输与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微波电真空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中国电子学会太赫兹分会等机构承办,并得到《电子学报》、Springer Nature、Research、Fundamental Research等学术出版机构的大力支持。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吴一戎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樊邦奎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英,南京大学邢定钰教授,清华大学李家明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教授等院士专家出席大会主论坛。
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1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300余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设置11个主题论坛,涵盖太赫兹源、太赫兹探测及检测、太赫兹传输、太赫兹调控、太赫兹器件与材料、太赫兹通信、太赫兹雷达及成像、太赫兹光谱及生物、太赫兹学科交叉与应用研究、超快太赫兹波及微波调控、太赫兹超材料及其应用等技术领域。
开幕式环节,邢定钰表示,当前,我国太赫兹技术正处于从并跑向领跑跃升的关键时期,站在科技变革的历史节点,青年一代肩负着双重的时代使命:既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勇闯太赫兹领域“无人区”,挑战人类认知极限;也要立足国家需求,推动太赫兹技术实质性落地,让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陈英表示,太赫兹技术的研究,既需要深邃的基础理论探索,去解开光子和物质在特殊频段相互作用的奥秘,更需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攻克核心器件、系统集成和应用转化中的一系列“卡脖子”难题,需要每位太赫兹领域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富有创造力和闯劲儿的青年一代,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将追求科学真理的好奇心与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感紧密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自身价值。
在特邀报告环节,李家明教授、邢定钰教授、吴一戎研究员、樊邦奎研究员、赵刚教授等五位专家亲临指导。吴一戎研究员、Ha Son Tung研究员、常超研究员、赵自然研究员等国内外学者分别作了题为“太赫兹科学中心研究工作进展”“Flat-opties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太赫兹物质检测及效应”和“长波光子多元感知”的精彩报告。会议专题论坛环节设置11个分会场,包括180余个报告,与会代表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科学技术问题,气氛非常热烈,展现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活力。
未来,中国电子学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如既往地秉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使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更好地助力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科技事业发展壮大。